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从沁县第十五届端午民俗文化节看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2023-06-29 12:03:16 人民网-山西频道

激越的鼓点响起,龙舟在西湖水面竞速飞渡;三弦奏响雅乐,沁州书会给广大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盛宴;上党名吃汇聚,苏式一条街上人潮涌动,品味舌尖上的非遗;发令枪声清脆,运动健儿在沁州黄小米原产地,以越野竞技领略乡村振兴魅力……


(相关资料图)

6月18日至25日,沁县第十五届端午民俗文化节精彩上演。这一囊括了龙舟公开赛、文化巡游、非遗展演、名品展销、民俗展示、越野挑战赛、乡村旅游推介等18项精彩赛事的民俗文化节,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城乡一体推进”的组织形式,让群众走上舞台成为主角,演绎了一场青山、碧水、民俗、赛事激情交融的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大戏,使本届端午民俗文化节成了文化的盛会、群众的节日。

以文兴旅、以文彰旅,既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特色,又放大独有山水资源;既通盘谋划激活文旅资源,又立足实际深挖康养特色,以端午民俗文化节为媒,沁县努力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

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呦嘿,呦嘿,呦嘿……”数十条龙舟在西湖河道上破浪前行,龙舟上的桨手们伴着铿锵鼓声齐声呐喊,挥动木桨;湖岸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忘情地喝彩,为桨手们加油……他们体验的是比赛,也体验的是文化,是流淌不息的沁州千年文脉。

“从抖音上看到沁县龙舟赛的场面很壮观,所以特地带家人过来看看。来到现场感到更加震撼!这才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沁县耕读传家的传统、乡村旅游的新貌、南涅水石刻的厚重,都让我们流连忘返。”家住潞州区的王惠英对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频频点赞。

沁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沁县历史文化的代表,南涅水石刻闻名天下,有“皇家石刻看云岗,民间石刻在沁州”之美誉。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期间,南涅水石刻馆,游客成群结队与1500年惊世绝伦的古代艺术深情对话,游客李倩瑶说:“这里收藏的大量石刻令人叹为观止,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千年瑰宝’的魅力。”

作为山西省第一个中国曲艺之乡,沁县每年端午期间举办的沁州书会已成为山西的一个地域文化品牌,国家非遗项目沁州三弦书在一次次充满新意的尝试中,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今年,沁州书会进一步创新办赛方式,将山西省曲艺类非遗青年传承人调演与沁州书会融合为系列活动,全省10市选送的曲艺类非遗青年传承人带来的精彩节目,在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举办期间集中展示。抑扬顿挫、寓庄于谐的太原莲花落;风趣幽默、别具一格的大同数来宝;内容丰富、精彩绝伦的曲沃琴书、武乡琴书和夏县琴书;著名的沁州三弦书、忻州三弦书、阳泉评说、寿阳评说、陵川钢板书、离石弹唱等,诙谐幽默的表演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兼顾传统与创新,是本届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的一大特点。从龙舟竞渡闹端午到巧手裹粽庆端午,从文化巡游贺端午到载歌载舞过端午,从沁州书会说端午到民间工艺展端午,以及庙会、书画展、摄影展、名品展销……活动内容看似传统,但沁县在运用“做菜”的食材和“烹饪”的方法上却进行了大胆更新和调整。

他们不断推进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努力实现端午民俗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在传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策划了“逛、品、赏、尝、购、娱”等活动新“菜单”。有承载“沁州记忆”的老物件、老手艺展区,上党梆子、河南豫剧、上党八音会、沁州三弦书、省级非遗调演等传统戏曲、书会表演和庙会传统游戏,也有精美无比的文创产品惊艳亮相,还有本土歌手、舞蹈演员现场表演,以及各类乐器的“同台竞技”,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跨界联动,新旧民俗文化的碰撞融合,给前来“赴宴”的客人以新感觉、新滋味,使沁县的端午文化品牌永葆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乡村振兴:在融合中激活

“非常美,难得的经历。沁县人的热情好客,乡村的美丽景色,让人难忘。”回忆在沁县参加越野挑战赛的经历,来自晋城市高平市的庞可依旧激动不已。

6月18日,“我们的节日·端午”沁县第十五届端午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之第二届“踏寻红色足迹、感受农耕文明”越野挑战赛在沁县沁州黄镇小东岭村鸣枪开赛。来自全省的200余名跑步爱好者齐聚于此,尽享运动的快乐,领略沁县的壮美山河,感受乡村振兴的独特魅力。

沁州黄镇小东岭村作为此次赛事的主会场和赛事起点,一场视听盛宴和味蕾享受也在此与赛事同步上演。长治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音会《水城情韵》、扇子舞《水韵沁州》、鼓舞《天美地美中国美》等节目精彩绝伦、燃爆现场,赢得阵阵掌声;道地沁州黄小米汤、卤肉干馍、枣糕等沁县特色小吃引得各地朋友驻足品尝,连连称赞。

沁州黄镇党委书记田冠英表示,借端午民俗文化节东风,将沁县的乡村旅游、康养资源、特色农产品、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出来、推介出去,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注入更多活力,是举办端午民俗文化节的意义所在,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行走在沁县的乡村,意蕴悠长的“古色”、情怀炽烈的“红色”、生机盎然的“绿色”、璀璨迷人的“夜色”,让人无不感叹——在此,目之所及色彩纷呈,处处皆是景。

随着端午民俗文化节的举办,沁县乡村旅游市场急剧升温,各乡镇纷纷打出了“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康养休闲”特色牌,参与乡村体验、游乐、采摘、垂钓、象棋比赛的游客来自多个省市,农民在家门口获得丰厚收入,该县乡村旅游展现出勃勃生机,一场赛事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年以来,沁县将节日文化作为推动当地文旅康养提质增效的新引擎,以节庆兴文旅,以文旅促振兴。新店镇、沁州黄镇、南里镇、郭村镇、牛寺乡作为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的活动延伸区域,相继开展了越野挑战、趣味运动、红色旅游、象棋大赛、休闲旅游、采摘等一系列活动,受到广大游客青睐。

在牛寺乡走马岭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激情体验水上漂流、感受野炊露营、观赏田园风光、采摘时令水果,尽情享受文旅康养的快乐。来自太原的郝江霞说:“今天带着孩子亲自采摘,既让孩子体验了农家趣味,又增长了见识,真的不虚此行。”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沁县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乡村振兴“驱动力”,推动文化兴起来、旅游火起来、乡村旺起来。

城市品牌:在实践中塑造

“从第一届到第十五届,我来了七八次,每次感受都不一样。特别是今年,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丰富多彩,每天好几万的客流量,好几场不同的文化展演,依旧能够保持井然有序,实属不易。这也说明沁县在赛事组织、塑造城市品牌上,有了自己独特的经验。”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的李志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对本届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的组织给予高度评价。

十五年耕耘,茁壮成长;十五年孕育,风姿卓然。通过对“端午民俗文化节”品牌的倾力塑造,沁县为“端午”这个中国传统佳节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丰富表达,也使“三晋花园·水美名城”这个城市品牌享誉全国。

立足山水做文章,聚焦康养定方向。近年来,沁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打造文旅康养胜地为目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康养特色,着力提升产业成色,推动旅游业与农业、体育、文化、养生养老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从观光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打响擦亮“三晋花园·康养沁州”品牌。

端午民俗文化节举办期间,沁县城乡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个多面立体而又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节,既提升了沁县的城市气质,也成为展现沁县亮丽形象的一扇窗口。志愿者服务与城市品牌相得益彰,县城范围内建立了24个志愿服务驿站、40多个文明交通志愿岗,347名青年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高雅的精神风貌践行着文明城市的理念,保持着“文明城市”的光亮品牌。

沁县传统节目《皇后泉传奇》《康熙御赐沁州黄》《布衣诗魂》等情景剧“重出江湖”,亮相端午,让游客领略了沁县传统文化之美。同时,传统非遗表演舞龙、耍狮子、高跷、二鬼摔跤等也精彩上演,大展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端午民俗文化节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共同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让文化融入市民生活日常,让沁县的城市品牌更加闪亮。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以节庆赛事为媒,三晋花园沁县,书写下瑰丽诗篇;以文旅康养为魂,水美名城沁县,必将成就新的光荣和梦想。(冯波、井娇)